(资料图片)
5月20日,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期间,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,下阶段,货币政策应该注意三个方面,一是政策总基调不变,二是创新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不能完全丢掉,还要适度使用,三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还要发力。
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,2023年一季度末,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25.45万亿元,同比增长11.8%;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.6万亿元,同比多增2.27万亿元。
此前,何海峰曾表示,2023年将是信贷大年。他预计,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或将达到22.7万亿人民币,较2022年提升约2万亿元,其中基建和房地产将会是重点。
“现在看,不管是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,还是其他一些一季度数据,可以验证‘信贷大年’的观点。”何海峰说。
在谈到货币政策还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时,何海峰表示,第一,总体上政策总基调还是不能变,近期发布的《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》也指出,下阶段,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,总量适度,节奏平稳,搞好跨周期调节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。
第二,疫情之下、特别是前年开始的创新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还要继续运用,“但是在重点、适度、取舍上要有一些考虑,我们毕竟是处在后疫情或者是过渡的阶段内,还不能够完全丢掉。”何海峰说,他特别强调,我们有一些重点领域、薄弱环节,比如绿色金融、普惠金融,也包括科创,都要继续支持,“货币政策的支持,有点像‘烧水’,一锅水烧到95度,没有烧开就停下来,就会前功尽弃。”
第三,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还要发力,其原因在于要把政府带动和政策激励结合起来。“我们看到投资起来了,但是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应有的效率,特别是民间投资,要激发起来。”
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,何海峰表示,从稳增长角度看,制造业中长期贷款、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以及普惠小微贷款将是信贷政策的重点。
(文章来源:澎湃新闻)
X 关闭
2021年北向资金流入超4300亿元 外资热情拥抱中国资产
尽管面临疫情反复等多重不利因素,外资在2...北交所董事长徐明:北交所成立以来股票平均上涨98.9%
北京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徐明8日表示,北交所...宁吉喆:2021年中国GDP将连续第二年超百万亿元
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中国国家统计局...中国黄金消费市场渐回暖 “古法金”饰品获年轻消费者青睐
2022世界珠宝发展大会正在海口举行。8日在...观察:中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开通之“时”与“势”
杭台高铁首趟列车即将发车。张煜欢摄1月8...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“十四五”起步之年良好开局
中国生态环境部7日在北京召开2022年全国...人社部发布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
近日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外发布了《...云南永善佛滩顺河梯级电站全面推进建设
日前,云南省永善县顺河村举行了佛滩顺河...中老铁路的背后 “税务专车”一路同行
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,仅需...哈啰出行投资成立装饰工程公司 注册资本200万元
企查查APP显示,3月18日,上海钧住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立,法定代表...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南建筑工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5786号-52 联系邮箱: 954 29 18 82 @qq.com